最前线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首批纳入2225家发电机构官方回应碳定价
今天上午9时30分,非常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市。
首笔全国碳交易成交价格为52.78元/吨(开盘价为48元/吨),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在2021年7月14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针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定价问题表示:
从微观和近期来看,碳价其实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作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块钱左右。
碳交易,即碳排放配额(CEA)交易,主要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机制。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国际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配额管理的是发电行业,总计2225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用电厂,这一些企业将成为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主体,未来将纳入机构和个人。
对于别的行业,碳市场扩容的原则是“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但从目前的真实的情况看,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一定时间。
碳配额初期以免费为主,逐步增加有偿比例,配额分配是按照行业计准和企业的实际供电供热量来进行,强度低的先进企业将存在赋予配额,强度高的相对落后企业将存在配额缺口。
CEA交易可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相关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1、挂牌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格的上下10%范围以内确定。
2、大宗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小申报数量应当不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上下30%之间确定。
3、买卖申报要素:买卖申报应当包括交易主体编号、交易编号、产品代码、买卖方向、申报数量、申报价格及交易机构要求的其他内容。
除法定节假日及交易机构公告的休市日外,采取挂牌交易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9:30-11:30、13:00-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13:00-15:00,采取单向竞价方式的交易时段由交易机构另行公告。
其实早在2011年10月,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中国就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7个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在对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运维任务进行公开征集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确定由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牵头承建两个系统,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江苏、福建和深圳市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营。
2013年起,7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试点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
201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电力行业)》。这标志着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真正开始启动。
2020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
截至今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达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7月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1年7月将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届联合国大会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目前,在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销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此外,赵英民强调,全国碳市场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很重要。大多数表现在几个方面:
1、推动碳市场管控的高排放行业实现产业体系和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化,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
2、是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和高排放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
3、是通过构建全国碳市场抵消机制,促进增加林业碳汇,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发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保护补偿,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4、是依托全国碳市场,为行业、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资渠道。
36氪首发 思灵机器人完成2.2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突破10亿美元,软银、小米、工业富联等入局
半年平台内容运营考:爆款「凤毛麟角」,新内容「勇拓新径」,IP品牌「动源乏力」
整体来看,上半年的网生内容爆款匮乏,无论是剧集、综艺还是网络电影,能够掀起大水花的作品都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