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黑心棉加工窝点 两个月加工1500条棉胎
“最近大热的天,这里却是门窗紧闭,而且窗户上都贴了东西。我们得知经常有卡车运棉花过来,形迹可疑。”根据读者的举报线索,记者昨天下午实地探访。在管家村,记者看出这里有不少工厂没有标示名称,大多厂门口都有门卫把守,而里面则不时传出轰隆隆的作业声。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找到了被举报的这家作坊。作坊的大门紧锁着,门上没有门牌号,四周的窗户也完全是封闭着的。在该厂的大门口,地面上散落着一些零碎的脏棉絮。
附近的村民和记者说,这个作坊平时大门跟窗户都是紧关着的,听不到任何声音,也看不到里面具体在做些什么,工人基本上也是足不出户,吃住全在里面。该村民曾看到有卡车到这里送过五六次“原料”,而那些原料都是用蛇皮袋装着。这位村民表示,后来他发现,在工人搬运的过程中掉出来一些花花绿绿的废棉花。
“前两天下大雨,那些棉花都浸湿了,作坊内的工人把它们搬出来晒,那些棉花简直像是从垃圾堆里掏出来的,肮脏不堪。”记者根据现场的情形判断,这很可能就是一家黑心棉加工窝点。随后,武进工商湖塘分局的工作人员在接到记者电话后便赶到现场。
起初,任凭记者怎么敲门,就没有人答应。反复尝试后,里面的人这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敲什么敲,你们是谁啊!”前来为记者一行开门的男子大声质问:“你们是谁?”并怒斥记者一行打扰了他的午休。记者说明来意后,开门的人称自己姓孙,房子是他家的,自己是房子主人的儿子。
走进屋子后,记者看到在门口零乱地堆积着一些蛇皮袋,占了大半个通道。再往里走,光线十分昏暗,通过一道狭窄的铁门到达了他们的“生产车间”。进入车间,一股难闻的味道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棉絮和粉尘,很是呛人。记者看出,在“车间”中央有5名工人,两男三女,正坐在小板凳上挑拣棉花,身上和脸上沾满棉絮,其中一名女工还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工人毫不理会执法人员的到来,依旧埋头干活。而在工人的身后,装着旧棉花的蛇皮袋已经堆到天花板,西侧则堆放着已经加工好的棉胎。
执法人员于是向孙某询问该作坊的相关情况,孙某表示对此不甚了解,详细情况只有他父母才清楚,他已经联系父母让他们尽快赶回家。不久,孙某的母亲回到家中,她表示,一楼已经以每年三万元的价格租给了别人,并非自己使用。执法人员让她把作坊的老板找过来,结果那老板就是刚刚记者看到的5名工人中其中一位。这为老板姓燕,是安徽人,据他介绍,今年四月份就与房东签订了租赁合同,租下了这个400平方米的厂房,五月初才搬进来真正开始生产。执法人员要求燕某出示营业执照及货物单据,他称执照正在办理中,送货和发货单都没有记录。
在执法人员的追问下,燕某如实交代了相关情况,他和记者说一行,自己“厂内”的生产设备有两台弹花机和一台辅风机,生产的原料来自纺织工厂里的废料,两个月内已经进了12吨左右。“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废料里的铁丝、纸张等杂质挑拣出来,剩下的棉花就用来加工做成棉胎。”燕某在回答“非法加工的这些棉胎都销往啥地方”的问题时,燕某说,“我自己在湖塘开了一家百货超市,这些棉胎主要是拿到超市里卖,当然也会卖给其他商家。”
由于该黑心棉加工点涉及无证从事废料加工,常州市武进工商湖塘分局当即勒令停止生产,并对已经生产出的1500条棉胎现场查封。执法人员和记者说,该黑心棉加工点除了要接受相应的处罚外,其生产的棉花是不是满足国家相关规定,有待送给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测。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