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4月5日,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围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专题调研,强调要立足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实际,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努力为全省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作出徐州贡献。
6月12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徐州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90%,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5%,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记者注意到,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将依法依规带领企业淘汰落后设备、使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同时,坚持软硬件一体化更新,在推动硬件设备更新的同时,注重软件系统迭代升级和创新应用。
《方案》中,多个行业的相关设备被纳入更新行动。为快速推进我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我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市工信部门将全面深入摸排企业老旧设备更新和新增添的设备购置需求,有序推进重点领域生产设备、用能设备、试验检测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每年组织实施工业领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技术改造项目400项以上。
《方案》提出,聚焦机械、电力装备、纺织、电动三(四)轮车、基础零部件等行业,加快更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针对光伏、集成电路、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鼓励企业适应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聚焦化工、医药、食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聚焦全市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制造装备、质量及关键软件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申报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新模式认定,定期编制发布“两新”目录,加快国产设备和软件的推广应用与迭代升级。每年实施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导向项目100项以上;到2027年,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5个以上。
围绕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医疗、能源环境等重点行业,梳理设备更新供给企业清单,支持引导设备生产企业抢抓政策机遇,立足市场需求持续强化产品研制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设备质量、增添设备品种型号,加大工程机械、农机装备、电力装备、交通运输装备、医疗设施等优质高效设备供给。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制造业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以内发展的两大方向。在《方案》中,重点突出数字化、绿色化的特点。
《方案》明确,在实施数智赋能网联提速行动中,将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打造一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车间和智能工厂。市工信部门将重点引导中小企业通过部署传感器、射频识别、网关等数字化工具和设备,做好设备数据采集,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微改造”“轻改造”,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将深入推动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持续加大企业外网建设力度,高质量建设“双千兆”网络,确保工业互联网外网“万兆入园、千兆进企”。支持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推动实现生产要素的广泛互联和数据互通。
节能降碳绿色转型行动将对标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标杆水平、环保绩效A级水平,深入实施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聚焦锅炉、电机、变压器、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加快更新换代和改造提升,推动各领域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到二级及以上。
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更新改造工业固废产生量偏高的工艺,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升工业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推动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风电、光伏等产品再制造水平,提升再制造发展竞争力。积极培育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新能源汽车拆解回收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和骨干企业。
推动化工企业对使用年数的限制较长和能耗、排放、安全、技术指标落后的老旧生产装置更新改造。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在全社会层面推动安全应急监测预警、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升级改造与配备。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主体是企业,资金和政策保障是推动企业开展设备更新的关键。就此,《方案》作出了一揽子政策安排,为加快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形成规模效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我市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制造强省专项等资金支持,全面落实省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积极争取中小微制造企业设备购置更新改造贷款担保政策。另一方面,加大市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对工业公司购置设备给予特殊的比例奖补,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牵引和撬动作用。
在金融支撑服务方面,我市将积极争取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等金融政策,用好“徐创通”等货币政策工具,向合乎条件的重点行业设施更新改造倾斜。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技术改造升级导向性计划,争取金融机构低息贷款支持,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效能。
我市将带领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严格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能源效率强制性标准,动态更新相关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鼓励我市企业热情参加工程机械、化工、新材料、输配电设备、农机具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
要素资源保障方面,我市将把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排放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围绕设备更新衍生的复合型技能岗位需求,强化专业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为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