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焙提香、高温翻炒……这些茶叶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时间: 2024-07-12 06:18:11 | 作者: 产品展示
时间: 2024-07-12 06:18:11 | 作者: 产品展示
今天(21日)是一年一度的 “国际茶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会场活动今天上午在福州市上下杭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开幕。
伴随着《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乐声响起,情景表演《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拉开了整场开幕式的序幕。开幕式别具一格地将来自福建茶产区的白茶、岩茶、茉莉花茶三杯福建省有代表性的茶作为串联,相关非遗传承人奉茶致敬远道而来的宾客,以茶为媒,共叙发展,共促和谐,茶和天下。
2023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会场活动还包含茶文化非遗项目展示交流活动、福州茶文化旅游线路考察、茶话闽江等精彩系列活动。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王晨阳:与会嘉宾、专家学者和代表性传承人,将围绕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茶文化国际传播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从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的角度,展示中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许多人喜欢白茶清爽无痕的清雅味道,在工艺上,白茶不炒不揉,讲究自然萎凋,炭焙提香,是最少被“折腾”的茶类。进入5月,第一批白茶春茶的制作也进入了尾声,今天我们就去白茶最大的生产地福建省福鼎市去探访一下传统白茶的制作工艺。
王传意是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从事制茶工艺三十多年。为了种出高品质的茶叶,这片茶园统一采用单株种植,有机施肥,附近的茶农有一些种茶的问题都会时不时来找他请教。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王传意:白茶是崇尚自然,最原始的方法把它晒干,看似简单,其实它奥妙无穷,我们说越简单的东西你把它做好是最难的。
初夏,福鼎白茶春茶制作进入烘焙的季节。茶树鲜叶在经过采摘,日晒萎凋后,进入了白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今天,王传意要带领徒弟进行入库前的最后一次炭焙。与使用机器对白茶进行干燥定型不同,炭焙沿袭的是百年来的福鼎白茶传统工艺,以上等的硬木炭或荔枝炭对白茶进行低温烘焙,并在炭木上覆盖炭灰守住热量,稳定温度。经过传统炭焙的干燥提香后,白毫银针将呈现出机器工艺所无法达到的独特香气。
做好茶不易,闽东民间素有藏茶传统,“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谚语流传已久,陈年的白茶不仅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闽东许多畲族人家更是会在女儿出生时就封藏几斤白茶,待女儿出嫁时作为茶礼送出。早年由于条件限制,并不是所有白茶都能完好存下来。为了最大限度存住白茶防止腐坏,近年来制茶师傅们利用反复的对比试验和科学的检测的新方法逐渐探索到其中的奥妙。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王传意:焙得比较干的茶,它转化得特别好。我们现在如果长期保存的线个点的(含水率)转化是最好的、最理想的。
从种茶制茶到喝茶存茶,白茶不仅承载福鼎人的文化历史和重要记忆,更是当下最为流行的生活方式。
茶客:是来买女儿茶的,给为了孩子结婚做准备。现在茶礼既时尚又健康,并且白茶也寓意着爱情甜甜蜜蜜、白头偕老,所以就来选一款。
茶客:我们家家平时都是喝白茶的,特别是重要的日子也会拿它作为茶礼,所以在福鼎人的生活中白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近年来,白茶产业和文化通过匠人们对制茶工艺的坚守和摸索在福鼎的版图上不断拓展。如今,白茶已成为当地增产增收的支柱产业,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从事与白茶相关的工作。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王传意:真正的好茶还是要人工一点一点慢慢把它打磨出来,看小孩子一样呵护。现在做这种传统工艺的人也慢慢变得多,老祖宗留下来东西,它有留下来的理由跟它的道理。很多年轻人都过来学习,还是要学习这种传统工艺,很多精华才能传承下来。
武夷岩茶产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的碧水丹山间,因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而得名,有“岩茶之王”美誉。不同于绿茶、白茶好似春风拂面般的清新感,隶属乌龙茶系的武夷岩茶,以“岩骨花香”而别具风情。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武夷山,去感受武夷岩茶的独特韵味。
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岩茶的故乡,福建武夷山岩茶品种众多。“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韵不过大红袍”的说法,表明了武夷山岩茶的独特地位。五月,武夷岩茶进入了初制尾声,而其中最具特点的做青工艺需要制茶师经过多年训练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黄圣亮:我们整个在摇青的过程中是要摇到茶与茶之间产生碰撞,若不是熟练的工人经常摇的时候就会茶叶与筛子产生碰撞,那就会把茶叶碰伤掉。
鲜叶经过轻轻摇晃,汁液渗出,促进色、香、味的形成,为后续的高温翻炒准备好。不戴手套,制茶师需要徒手在温度达到两百多度的锅面进行作业。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黄圣亮:这炒的时候就很讲究技巧了,我们在炒的时候需要手一伸下去就压在茶叶上面,而不能贴在锅,贴在锅里手就容易烫起泡,所以我们四指合拢不让水蒸气从手缝里边透过,控制它的热度,然后手下去以后是贴在茶叶上把它整个翻转过来。
采摘、萎凋、杀青、揉捻、烘干等十余道复杂的岩茶制作工序需昼夜接力,这样的作息如古老制茶工艺一般,在武夷山十二代事茶的黄圣辉家族中代代相传。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 黄圣辉:这两罐茶你看上面写着老喜公、老喜妈,这是我爷爷跟我奶奶在我父亲结婚的时候为他们封存的两罐茶,当时也是希望父亲把武夷岩茶的传承做好,代代相传。
在武夷山,仰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岩茶传统,祖祖辈辈种茶、制茶、爱茶的家族传承并不少见。岩茶文化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中,刻在基因里。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 黄圣辉:在我们这里以前流行的一句话叫“壶必孟臣,杯必若深,茗必武夷,三者为品茗之要”。茗必武夷讲的就是武夷岩茶,然后泡的是功夫泡法,用的是紫砂壶,若深杯就是有一点凹下去,小小如樱桃一样的杯子,然后一口含在嘴里,它整个茶的香味会在你的口腔里循环的感觉,所以这三个配合在一起,它就是待客的最高礼仪。
茶在武夷山人的心中不仅是一日三餐的饮品,更凝聚着古人智慧的结晶,在武夷山的岩茶博物馆,大大小小的历代茶器,记录了茶文化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繁盛。
武夷岩茶已不单单是一种饮品,更凝聚着上千年古老智慧的结晶,如今的武夷岩茶已销往全球,融入到许多人的生活中。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 黄圣辉:我们这代人做茶就是要坚守好茶的品质,传播好茶的文化 。没有品质它就没有生命,没有文化它就没有价值,这片树叶在古代照亮了万里茶路,也照亮了丝绸之路。未来我们要让这片树叶飘香世界,让全世界的人喝上一杯更好的中国茶。
今天(21日)是一年一度的 “国际茶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会场活动今天上午在福州市上下杭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