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特种工业泵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29年特种工业泵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调查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评估预测报告》
《2023-2030年灌注泵市场上下游分析预测及竞争战略规划可行性报告》
1)截止2023年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已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15万余例(其中完成:专项调查项目数量25000+例。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42000+例。行业研究报告83000+例。),各类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认证&证明项目3200+例,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单项冠军证明项目2900+例,行业地位&品牌认证&服务项目2000+例,销售排名&领先认证&证明项目1500+例),为2.3万+不相同的领域公司可以提供专业、权威的三方认证服务。
2)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国家统计局涉外调查许可单位&AAA企业信用认证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行业市场占有率认证&证明、产品认证&证明、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专业解决方案”的专业咨询顾问机构。
3)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市场排名认证服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4)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1)特种工业泵行业发展现状:特种工业泵行业,是泵及真空设备制造业下的细分行业之一。特种工业泵为输送易燃易爆、高低温、高低压、耐腐耐磨等工况介质的特种工业增压设备,在强腐蚀、高低温、易燃爆等液体环境较多的工业场景中存在较强的应用价值,可起到输送液体和提供化学反应压力流量的作用。特种工业泵被大范围的应用于石油化学工业、煤化工、其他化工、有色冶炼、光热发电、核能发电、火力发电、海洋平台及环保工程等领域,输送介质包含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
特种工业泵除了需具备泵的一般性能外,由于输送介质和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对泵的材料结构及性能也提出较为严苛的要求。与民用泵、农用泵相比,特种工业泵的使用环境相对恶劣,通常用于输送各类腐蚀性、有毒有害介质,因此需具备较强的耐腐性、耐磨性、耐高低温、阻燃防爆等性能,下游客户对特种工业泵设计制造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亦越来越高。
目前,全球泵市场发展稳定,泵公司数众多,欧洲、美国、日本主要厂商仍旧掌握核心技术,在特种泵的设计、新材料研究与先进生产的基本工艺、智能制造方面处于领头羊。根据中金企信数据,全球工业泵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356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59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5.1%。我国特种工业泵行业发展较晚,自“十一五”来,国家实施了多项装备制造业重大规划,对通用设备相应的配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有所提高,推动了泵类设备需求的增加与升级,呈现出较强的产业协同效应。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制造业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升,我国特种工业泵产品在种类、性能和质量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随着《中国制造2025》《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通用机械行业发展规划》《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指导文件的实施,我国泵制造业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大技术装备成套为目标,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举措,取得了一系列重点产品的研究成果:在煤炭发电装备、储运装备、水电、海洋等领域,对低温泵、海水泵、低温潜液泵、核工业用泵、主给水泵组、高效率节约能源泵类设备等关键设备的研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关键设备方面做了重点投资,核电用泵、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用泵、深冷环境用泵、泵用稀土永磁技术电机一体化以及航天、医药等微泵领域取得不断突破,部分产品已实现进口替代。
(2)特种工业泵行业市场需求现状:特种工业泵主要使用在于石油化学工业、煤化工、其他化工、有色冶炼、新能源光热发电、火电核电、海洋平台和环保装置等领域,均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特种工业泵通常作为下游企业的固定资产参与生产活动,当下游发展形态趋势较好时,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加,带来该领域持续增长的工业泵需求,当前国内市场对特种工业泵的需求较大,市场规模呈稳步增长的趋势。随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展,化工、冶炼、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工业投资,以及水利工程、市政管理配套投资的增加与产业升级,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特种工业泵产品的市场需求将逐步扩大。具体需求情况如下:
(1)石油化学工业领域:石油化学工业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学工业产品的加工工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特种工业泵在石油化学工业行业的应用领域大多分布在在原油开采、炼油、化工生产、液化天然气等,作为进行流体输送、压缩和增压的设备,大多数都用在输送各种液体、气体和蒸汽等介质。
在国家政策的持续引导下,我国石油化学工业行业发展迅速。依据数据,2010年以来我国炼油厂日均产能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占全球炼油厂产能比重也逐年上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炼油厂日均产能达到1,699万桶/日,占全球炼油厂产能比重达到16.67%。随着我们国家炼油厂产能的逐步提升,我国对石化用泵的需求也将逐步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原油加工能力也逐年提升。在经济运行稳健背景下,国内炼化行业开工平稳,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逐步建成投产,中国原油加工量于2018年突破6亿吨,于2019年突破6.5亿吨,于2021年突破7亿吨。2022年中国原油加工量6.76亿吨,会降低,主要系近期国内炼化行业资源重新配置、结构优化步伐加快,炼化企业开工负荷平稳偏低位运行。
未来几年中国石化用泵将朝着大型化、高速化、机电一体化、和产品成套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方向发展。国内数十套千万吨级炼油装置和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将进行新建和改扩建,为石化用泵的需求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目前,国内高温泵、低温泵、超低温泵、精密计量泵、耐腐蚀泵、输送粘稠介质和带固体颗粒介质泵、屏蔽泵等产品的生产技术正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各炼厂运行的很多类型泵也在面临更新改造的局面,新增的特种工业泵投资需求和现有的特种工业泵升级改造需求,将给石化用泵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至2021年,我国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每年都有超过1,000.00亿元的固定资产完成新建,泵作为该领域的主要生产设备之一,也将面临非常大的市场新增需求。
(2)煤化工领域: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最重要的包含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煤炭化工作为一种资源转化的方式,是中国国内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中国的煤化工产业已经慢慢地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庞大产业,涵盖了煤炭炭化、气化、合成、加工等多个环节,泵作为运输介质的设备,在所有的环节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十二五”以来,我国现代煤化工在工艺技术升级示范、产业化推广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有力促进了煤炭的清洁高效转化利用,以煤制油、煤制气、煤(甲醇)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等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快速建设,产能急剧扩大,且不断向大型化、材料一体化方向发展。随着煤化工行业内集团公司的重组合并、产业链的延伸,随之而来的升级改造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泵类产品的购置需求。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煤炭工业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意见》,截至2020年底,我国建成931万吨/年煤制油、51亿立方米/年煤制气、1,582万吨/年煤制烯烃、489万吨/年煤制乙二醇的产业规模。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2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2022年,煤制油、煤制气、煤(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931万吨、61.25亿立方米、1,672万吨、1,155万吨。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南》,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形成3,000万吨/年煤制油、15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1,00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100万吨/年煤制芳烃、2,000万吨/年煤(甲醇)制烯烃的产能规模。我国现代煤化工当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3)其他化工领域: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其发展必然的联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PVA、PVC、PTA、PVTA等均为化工行业的重要产品。在化工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泵通常被用于输送各种化学物质,如酸、碱、溶剂等,上述化学物质大部分有腐蚀性或易燃性,需要用特别的材料制成的泵,以满足行业的生产、环保以及节能要求。
基础化工行业是指利用煤炭、磷矿、锂矿、萤石矿等原料通过化学工艺生产合成氨、硫酸、电石、烧碱等化工品的行业总称,是连接能源、各类基础原料及下游细分行业的桥梁。一般而言,常见化工原料均属于基础化工,比如硫酸、硝酸、盐酸、烧碱等。目前,我国已形成种类齐全的化工产业链,具有相当规模的基础化学工业体系。
精细化工是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密集型工业,具体包含农药、染料、涂料、颜料、试剂和高纯物、信息用化学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粘合剂、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化工系统生产的化学药品和日用化学品、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等11个产品类别。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品种类型丰富、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所有的领域。目前,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受到国家格外的重视,成为化工产业的关键发展领域,对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至2021年,我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每年新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超过3,000亿元,2021年新增固定资产完成额达到8,873亿元,整体稳中有进,预计未来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4)有色冶炼领域:冶金工业是指开采、精选、烧结金属矿石并对其进行冶炼、加工成金属材料的工业部门,分为黑色冶金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黑色冶金主要指生铁、钢和铁合金(如铬铁、锰铁等)的生产,有色冶金指除前者之外其余各类金属的生产。由于冶金行业工况条件较为严格,一方面对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具备承受高温度高压力、耐磨耐蚀等特性,以满足工业生产;另一方面,易损件的更换频率相应变高,对泵配件的需求大量提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冶金工业也在稳步前进。截至2022年底,我国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为6,793.60万吨。在产能产量“双控”、“双碳”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有色金属等行业进行绿色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推动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预计随降碳改造的逐步深入,冶金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市场规模将会促进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至2021年,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需求,2015年以来每年新增固定资产完成额均超过2,500亿元的,未来仍有非常可观的市场空间。
(5)新能源光热发电领域:近几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迅猛发展等,全社会用电需求刚性增长。同时,在“碳排放、碳达峰”目标下,电力供给由传统煤电向清洁能源转变,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途愈发壮大。在此背景下,太阳能光热发电、风电等领域的高性能特种泵需求也日益增加。其中高温熔盐泵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核能、风能储能等领域,这些熔盐泵可持续稳定地将高温熔盐输送至储热罐,确保了能量的高效储存和利用。
根据国家能源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0-2022年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由0.30万亿千瓦时增长至7.58万亿千瓦时,十几年间增幅达25倍;同时,新能源装机占比逐年增加,2022年占比已经接近30%。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研究》,预期202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9.5万亿千瓦时,期间年均增速5%,全社会用电需求持续上升;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8.5亿千瓦,年均增速5.9%,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9亿千瓦,占比31.58%。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对电力的使用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6)火电、核电领域:我国综合应用多种不同方式来进行发电,最重要的包含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无论从装机容量还是发电量方面来看,目前火电都作为我国重要的电力来源,截至2021年末,我国燃煤机组装机容量为11.09亿千瓦,占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85.52%,火电以燃煤发电为主。火电的原理是利用燃烧煤炭等可燃物所产生的热能对水加热由此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机运转产生机械能,汽机带动发电机运转产生电能。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装机结构下,煤电是经济可行、安全可靠的灵活调节电源。基于火电装机容量相对较大,且火电发电量不受季节、天气等外部因素制约,未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燃煤发电为主的火电仍将作为主要的电力来源,助力电力保供。而以煤炭作为燃料的火电厂应用渣浆泵较为普遍。
核电作为一种可大规模替代煤炭从而为电力系统提供稳定、安全、清洁的能源,有助于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核电一直是非常关注的能源产业“明珠”,已被很多发达国家作为本国能源的支柱之一,在未来将成为中国能源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选择。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核电运作情况》,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5台,装机容量为56,993.34MWe(额定装机容量),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3台,装机容量为54,646.95MWe(额定装机容量);2022年1-12月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177.86亿千瓦时,2021年1-12月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071.41亿千瓦时,同期上升了2.61%。过去我国的核电站核主泵基本依赖进口,其自主设计和制造是我国推进核电自主化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我们国家优化电源结构的节奏加快以及国家核电产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泵行业相关制造企业在核电用泵的研发、制造、材料技术等方面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7)海洋平台领域:海水泵是海上作业平台重要设备之一,作为海上作业平台的“血液”,主要为平台设施消防、冷却水、钻井、生活等重要设施和区域提供水源,要求其具有大流量、耐海水腐蚀、高可靠性、高效率等特征,同时要与平台现有生产系统完全相适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以来,我国海洋油气业海洋产业增加值逐步提升,2022年同比增长高达68.36%,展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能源、货运需求逐步恢复,大型油船、LNG船、LPG船等新船订单复苏,全球造船业有望企稳回升,也为配套海水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8)环保装置领域: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明确要求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ECO保护力度,并把“壮大环保产业”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及有利于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逐渐完备,我国环保产业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产业规模和能力水平得到一定效果提升。泵作为输送废水、污水等环境污染物的重要设备,也将随之产生庞大的购置需求。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数据,2012年以来环保产业营业收入从始至终保持增长态势。时期,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70%;2021年作为的起步之年,环保产业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形态趋势,2021年营业收入达到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9%,预计到2025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均值有望达到2.45万亿元。在“双碳”背景下,围绕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心,城镇化建设和烟气脱硫、脱硝、民用和工业污水处理等方面将保持一个较高的泵类商品市场需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