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湖“最强大脑”收获全国金牌 两江新区已建成71个博士后科研站
10月31日,重庆日报记者从两江新区获悉,近日,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来自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畔的2个博士后团队脱颖而出。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参赛项目《碳捕集与资源化(CCUS)产业化项目》斩获高端装备制造赛道金牌,这也是两江协同创新区收获的首枚全国金牌。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参赛项目《先进陶瓷及其智能制造技术》获得优胜奖。
据了解,本次大赛以“智汇赋能发展 博创引领未来”为主题,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海洋开发与应用、别的行业等7个赛道。1457个参赛团队到场参加总决赛,重庆代表团携32个项目出征全国总决赛。
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毛华中带领团队创新性开发了新一代的碳捕集与资源化CCC技术,可捕集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直接转化成负碳的工业级原料产品,每吨二氧化碳直接经济价值可达千元。这一项目也为重庆代表团摘得“首金”。
据了解,《碳捕集与资源化(CCUS)产业化项目》采用特种选择性纳米分离膜来实现碳捕集及资源化并进行产业化落地,通过特种选择性纳米分离膜技术与高效结晶技术的有机结合(CCC技术),可使火电厂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高效分离并直接转化成负碳的工业原料产品。
该技术在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均获得发明专利,有望彻底扭转高碳排企业客户在节能降碳上持续亏损的局面,真正的完成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该技术还能大范围的使用在化工、钢铁、水泥等重点高碳排放行业烟气的碳减排。
目前,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已与另外的股东共同发起成立了创诺低碳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设立碳捕集与再利用(CCUS)创新中心。由企业主导的CCC碳捕集资源化示范装置已在重庆某电厂建设,并将成功实现首批“绿色产品”生产。CCC高端装备产业化基地生产线(一期)已启动建设,未来在渝将逐步建成特种纳米膜材料年产能达100万平方米、高端装备制造产能达10万套的自动化工厂。
获得优胜奖的《先进陶瓷及其智能制造技术》项目,其中的陶瓷材料到底有多先进?有一个事例能说明。
今年初,金紫荆卫星三号、四号和六号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并完成组网。
其中,金紫荆卫星三号、四号的推力器上,均有一种用特种陶瓷材料制造成的部件,该部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周国相团队研发。
“在航空航天应用中,存在高温气流冲刷的过程,气温可能在1000摄氏度以上,这就要求我们的陶瓷材料一定要承受各种极端环境,不被分解掉。”周国相说,团队研发的特种陶瓷材料具备耐高温、抗腐蚀、以及优异的电、磁性能,能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据了解,周国相团队提出的先进陶瓷及其智能制造技术,攻克了多材料一体化成型难题,即把陶瓷和其他材料通过成型技术一体成型,并能做成任意复杂形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目前,基于该项目,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已成立重庆恩辰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20余人的科研团队。公司采用增材制造、流延、粉末冶金等技术,已研制出电磁传输控制器件、先进电子陶瓷基板、电子电路、增材制造用耗材等产品,覆盖航空航天、半导体器件、LED照明、工业电源、生物医疗等多个领域。
今年年底至明年上半年,该公司计划拿到第一轮2000万元的融资,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完成与大规模的公司合作的批量化订单;2025年至2026年,公司计划进行第二轮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努力向全国市场拓展,向国际市场进军。
值得一提的是,周国相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的第一个博士后。如今,他的妻子也来到重庆工作,一家人在重庆扎下了根。
“重庆为我们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提供了成长发展的机会,让我和家人在这里生活很舒心、工作很安心。”周国相说,他感受到了重庆市对于博士后特别是青年科研人才的支持力度,更加坚定在重庆、在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展的信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两江新区将人才引领作为发展的首位战略,聚焦服务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引进、培养、留用人才。迭代升级《“两江人才”十条》以及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办法,联动产业部门,分产业类型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重点加大对高品质人才和塔基人才的支持力度,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
目前,两江新区已建成7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中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个、流动站1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2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量均居全市第一,重点产业人才规模持续壮大,人才高端化、国际化趋势明显。
新年新气象丨提速建设新地标 明月湖畔持续做好城市发展后半篇文章
罗蔺在调研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时强调 加快建设明月湖实验室 助力重庆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