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直播小九直播间_小九直播nba在线观看免费_小九直播间

栖霞巧用“炭化还田”让荒地迎来水稻丰收

日期: 2024-07-09 13:03:34 作者: nba直播小九直播间

 

  又到一年丰收季。当金黄再次洒满稻田,陈万金怎么也不会想到,原先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旱地,如今已是一派丰收景象。打眼望去,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一串串颗粒饱满、色泽明亮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风声稻浪,好似一曲动人的乐章。

  这里是栖霞区龙潭街道大棚村“秸秆炭化还田多联产技术项目”绿色农业生产试验基地,也是让陈万金等村民无限感慨的地方。“眼前这满目金黄,三年前还是一片荒芜。村民们零星种些油菜、玉米等,从未想过旱地上也能迎来水稻丰收……”陈万金说,这一切,起因于秸秆变成了“香饽饽”。

  11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龙潭街道大棚村东南角的水稻田,稻浪间一排蓝色的厂房格外引人注目。厂房内,高大的气化多联产炉巍然矗立在左侧,工人们站在机器靠近门口的一端操作“上料”,只见他们麻利地将一捆捆秸秆倒入机器进料口,伴随着机器高速运转,在经过内部燃烧与热解过程后,厂房内瞬间充满了独特的草木香。

  “这是生物质在高温下热解产生的特有气味,也是秸秆转化为生物炭的神奇过程。”在工作人员的解释下,记者看到机器的另一端,黑色的生物炭不断被产出,它们从出料口滑落,整齐地堆叠在一起,每堆满一筐,工人们便会及时替补空筐。厂房右侧,还不时有技术人员在检查新产出的生物炭,确保其碳粉大卡热量达标。

  生物炭是指利用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在缺氧和一定温度条件下热解形成的稳定的富碳产物,施入田地后可起到改良土壤、缓释肥料、钝化重金属、固碳减排、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作用,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废弃的秸秆处理后‘变废为宝’,产出对种地有用的‘黑色黄金’。”基地建设运营方、龙潭本地企业南京年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陶圣年说,基地从三年前开始规划建设,包含3亩地的农业设施厂房及216亩试验田,于近日正式投产运营。

  “除了生物炭,机器在运转的过程中还能产出木醋液、高温蒸汽等有用物质。”陶圣年说,基地已形成生态循环模式,农民不用再为秸秆处理发愁,街道和村庄也无需为防止秸秆焚烧“看死守牢”,化肥用量也大幅度减少。“我家6亩田种植油菜和玉米,两季的秸秆数量约为7.2吨,现在直接由村里打包送往基地,可省心了!”村民王正翠说。

  受益的并非王正翠一家,在大棚村,工作人员全年能输送玉米、油菜秸秆约410吨,而整个龙潭共有约2万亩耕地,能产出近2万吨秸秆。那么,能得到多少生物炭呢?

  陶圣年说,正常的情况下,基地利用秸秆产出生物炭的比例约为4:1,根据当前机器运转情况去看,基地一年可吸纳3万—4万吨秸秆,产出约1万吨生物炭。“它表面孔隙很大,再结合其吸附力、抗氧化力和抗生物分解能力强的特性,可以有效改善田地里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碳含量,能种出优质的水稻。”陶圣年手捧一块生物炭给记者仔细讲解,该地块的土壤有机质达到了4.6%,而一般农田土壤有机质仅为1%。

  好的土壤自然能生长出优质生态米。记者用手托起一颗稻穗,便能看到其尖端部分,一簇簇饱满的谷粒整齐排列,质地坚硬,谷粒的表面十分光滑圆润。“这个大米比普通农田种出来的大米营养价值要高,经过专业检验测试,显示已达到了优等一级。”陶圣年说,基地试验田水稻将于本月中下旬迎来丰收,预计亩产1210斤。

  而稻田的另一边,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共享菜园也已建设完成,种有青菜、生菜等,后期将通过“村委+农户+市民”的趣味认领方式,让市区亲子家庭体验农耕乐趣,进一步增加土地收益的同时,带动周边旅游发展。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采用炭化还田,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农林废弃物难题,实现农业碳中和目标,还能为中低产田改造带来福音。

  数据显示,我国年产秸秆、林业等残余物约17.5亿吨。这些巨量的生物质若直接还田,所固定的二氧化碳只有约3%可回归到土壤碳库。但若将其中的四分之一制成生物炭归还土壤,可直接固碳约2亿吨。因此,将农林残余生物质炭化还田,可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实现农林碳汇倍增。

  更重要的是,当前,土壤受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影响,存在重金属污染、养分失衡、土地退化、土壤水分不足等众多难题,炭化还田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修复”土壤,因此,“秸秆炭化还田多联产技术项目”一落地大棚村,就得到了龙潭街道及栖霞区的大力支持。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周建斌认为,炭化还田是一种营养的反哺,是“原汤化原食”的智慧。他建议,政府可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与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各地方可建立相对应的技术探讨研究中心,通过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来促进生物炭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